关于液相中改变样品出峰时间的几种方法
在液相色谱进样中,基于不同的进样目的,在实际进样中,我们可能需要对部分样品出峰的时间进行调整。而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哪些进样条件来达到改变出峰时间的目的呢?
一、液相色谱仪的基本工作原理
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液相色谱仪的基本工作原理:溶于流动相(mobilephase)中的各组分经过固定相时,由于与固定相(stationphase)发生作用(吸附、分配、排阻、亲和)的大小、强弱不同,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不同,从而先后从固定相中流出。又称为色层法、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经典的液相色谱为基础,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颗粒极细的高效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
二、液相色谱出峰保留时间相关条件
通过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与液相色谱出峰的保留时间可能相关的几个进样条件,如色谱柱类型、流速、流动相比例等。
2.1色谱柱类型
使用不同填料,不同长度的色谱柱对样品出峰时间有较大影响,如下图即为在控制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氯虫苯甲酰胺在C18,250mm*5mm,5μm和在C18,150mm*5mm,5μm两种柱子下出峰时间,从中可以看出柱子长度越短,样品出峰时间越早。
2.2流速
不同的流速对样品的出峰时间有影响,在控制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别使用0.8mL/min和1.0mL/min对噻虫胺进行分离得到如下两图的结果,从中可以得出结论:随着流速的增加,样品出峰时间会随之变早。
2.3流动相比例
在正相和反相两个体系下,对流动相的比例进行调整会导致样品出峰时间随之变化。在反相体系下,使用两个不同极性的流动相进行分析,增大极性大的流动相所占比例会导致样品出峰时间延长,例如在控制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别使用甲醇:水=70:30(V:V)和甲醇:水=60:40(V:V)两种流动相比例进行分析,由于水的极性大于甲醇,所以同一样品的出峰时间甲醇:水=60:40(V:V)会晚于甲醇:水=70:30(V:V),而在正相系统中,则正好相反:增大极性小的流动相所占比例会导致样品出峰时间延长。下图为反相体系峰图:
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因素会导致液相中样品出峰时间变化的因素呢?欢迎在下方评论中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