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997-5-799
全程追踪
急速响应
国家资质
调味品——酱油、食醋、鸡精、味精、复合调味料等

样品要求: 5瓶或500g 以上

检测范围: 铅(以Pb计)、柠檬黄(以柠檬黄计)、日落黄(以日落黄计)、总砷(以As计)、苏丹红、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山梨酸其钾(以山梨酸计)、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等

检测价格: 电议(检测的标准和检测项目数量不同而价格不同)

400-997-5-799
检测描述

        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对调味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调味品满足味蕾需要,还要求调味品符合健康、绿色、营养的需求。调味品不再仅仅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还与民生福祉密切相关。

        调味料按照终端产品进行分类如下:食用盐、食糖、酱油、食醋、味精、芝麻油、酱类、豆豉、腐乳、鱼露、蚝油、虾油、橄榄油、调味料酒、香辛料和香辛料调味品、复合调味料和火锅调料。调味料用于调和滋味和气味并具有去腥、除膻、解腻、增香、增鲜等作用。目前出口食品中使用的调味料主要包括了食用盐、食糖、食醋、酱油、味精、调味料酒等。上述调味料部分来自进口,但绝大部分来源于国内调味料生产企业。由于国内生产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生产设施、生产技术参差不齐,其安全卫生控制问题也存在管理上的难度。

       为保证调味料产品的安全,确保相关食品安全得到保障,赛如检测可针对各种调味料进行检测,把握调味料产品风险点,为老百姓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检测项目

1.液体调味料:铅(以Pb计)、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总砷(以As计)、胭脂红、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糖精钠(以糖精计)、志贺氏菌、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防腐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苋菜红(以苋菜红计)、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3-氯-1、2-丙二醇、5’-呈味核苷酸二钠、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及其钠盐(以对羟基苯甲酸计)、三氯蔗糖、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标签、净含量、感官。

2.半固体(酱)调味料:铅(以Pb计)、柠檬黄(以柠檬黄计)、日落黄(以日落黄计)、总砷(以As计)、苏丹红Ⅳ、苏丹红Ⅰ、苏丹红Ⅱ、苏丹红Ⅲ、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山梨酸其钾(以山梨酸计)、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阿斯巴甜)、食用盐(以NaCl计)、酸价(以脂肪计)(KOH)、过氧化值(以脂肪计)、5’-呈味核苷酸二钠、黄曲霉毒素B、标签、净含量、氨基酸态氮(以氮计)、感官。

3.固体调味料:铅(以Pb计)、菌落总数、柠檬黄(以柠檬黄计)、日落黄(以日落黄计)、大肠菌群、谷氨酸钠、总砷(以As计)、苏丹红Ⅳ、苏丹红Ⅲ、苏丹红Ⅱ、苏丹红Ⅰ、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净含量、标签、防腐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糖精钠(以糖精计)、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阿斯巴甜、5’-呈味核苷酸二钠、感官。

4.食用调味油:水分及挥发物、酸价(KOH)、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总砷(以As计)、丁基羟基茴香醚(BHA)、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罗丹明B、苏丹红Ⅰ、苏丹红Ⅱ、苏丹红Ⅲ、苏丹红Ⅳ、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铅(以Pb计)、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以油脂中的含量计)、净含量、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黄曲霉毒素B、苯并[a]芘、标签、感官。

检测标准

GB 2717-2003《酱油卫生标准》;

GB18186-2000《酿造酱油》;

SB10336-2000《配制酱油》;

GB 2719-2003《食醋卫生标准》;

GB18187-2000《酿造食醋》;

SB10337-2000《配制食醋》;

GB2720-2003《味精卫生标准》;

GB/T8967-2000《谷氨酸钠(99%味精)》;

QB/T1500-1992《味精》;

GB 2718-2003《酱卫生标准》;

SB/T10296-1999《甜面酱》;

SB/T10309-1999《黄豆酱》;

GB 10133-2005 《水产调味品卫生标准》;

GB7718-2004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15691-1995《香辛料通用技术条件》;

GB/T20293-2006《油辣椒》;

QB/T1733.4-1993《花生酱》;

SB/T10260-1996《芝麻酱》;

SB/T10005-1992《蚝油》;

SB/T10324-1999《鱼露》;

SB/T10371-2003《鸡精调味料》